宝宝的饮食问题,一直都是家里长辈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毕竟孩子饮食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与发育。
而在宝宝饮食问题上,到底什么时候“吃盐”,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论的焦点。
对于宝宝吃盐这件事,有的人认为“和大人一样”,有的人认为“越晚越好”,那么,到底是不是越晚越好呢?超过1岁还不加,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吗?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宝宝为什么要吃盐。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人为什么要吃盐呢?
那是因为盐中含有钠,而钠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参与因素。
比如钠会参与“钠钾泵”,是人体力量的来源,所以,才会有很多老人认为“吃盐多,人有劲儿”。
这么看来,似乎宝宝吃盐是一件好事儿,毕竟盐是人们力量的来源之一。
宝宝1岁后,加盐越多越好吗?
我们再看看人体过量摄入钠会有什么后果:人们摄入的盐分过多,可能会血压上升、患心血管疾病几率增加、肾脏功能受损、电解质平衡被打破、代谢紊乱、钙流失等等。
由此看来,吃盐并不是越多越好,吃多了反而会造成很不好的结果。
最终,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宝宝需要摄入盐(钠),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合适的量很重要。
宝宝到底需要多少盐呢?
根据《膳食指南》显示,我国的小宝宝,2岁~3岁需要摄入的盐分为2g(800毫克钠)以下,4岁~6岁每天需要摄入的盐分为3g(1200毫克钠)以下……
从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够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宝宝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盐分的需求量是不同的,所以给宝宝加盐并不是越晚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宝宝的年龄添加适合剂量的盐,这样才能够确保宝宝的健康发育。
不过,这时候我们又会发现,《膳食指南》给出的数据中,似乎并没有婴儿期宝宝的摄入量建议。
但事实上没有数据就是答案,那就是婴儿期的宝宝,是不需要额外添加盐分的。
看到这里,似乎人们就又懵了,“不是说钠是人体需要的元素吗?不加盐怎么行?”
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婴儿,也就是一岁以下的宝宝,是不需要在 辅食中添加盐分的呢?其实这是因为,母乳以及食材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钠,宝宝通过摄入食材中天然携带的钠,就已经能够满足宝宝的日常生理需求了,也就不需要额外再添加盐分了。
也就是说,婴儿期的宝宝不是不摄入钠,而是食材中的钠够用了,所以用不着吃盐了。
而当宝宝1岁以上的时候,由于身体发育对盐分的需求量增加,家长就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来逐渐地在宝宝的食物中添加盐分了。
如果这时候不给宝宝添加盐分,那么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和发育:
①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钠血症。
②可能会导致宝宝的味觉发育受到影响,因为没有咸味的刺激,宝宝的食欲也会产生一定程度地降低。而吃饭吃得少,就等于营养摄入少,自然会影响到宝宝的身体发育。
③由于食盐成分参与多种生理活动,比如说神经传导(钠离子)、淋巴液渗透压维持(氯化钠)等,不给宝宝及时加盐,会导致一些生理活动受限,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④很多地区都属于缺碘地区,而这些地区一般使用的都是加碘盐,1岁以上宝宝对于碘的需求也会增加,如果不给宝宝吃加碘盐,就可能会出现因缺碘而导致的代谢异常等健康问题。
所以,宝宝超过1岁的时候,我们是需要给宝宝吃盐的。
宝宝1岁后,加盐要注意这些问题
1)考虑到食材中所含的盐分
其实,无论是天然食材,还是加工食材,里面都是含有一定钠的。
比如各种水果蔬菜等,只不过这类食材中含有的钠一般都是比较少的。
而那些加工食品所含的钠可能会更多一些尤其是咸菜、腊肉等食材,其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就算是成人吃都可能会觉得很咸,所以孩子应该尽量避免吃这些食材。
如果非要吃的话,建议要经过去盐处理,比如吃腊肉的时候,先将腊肉切好泡在水中,将其中的盐分解出一部分,然后做的时候尽量使用煮之类的烹饪方式,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其含盐量,从而达到一个健康的数值。
2)考虑到调味料中所含的盐分
当孩子到了添加盐分的年纪后,家长们在做饭的时候,就会给孩子的餐食中放盐了。
但是在放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综合性添加盐分,而不是单纯地放多少盐。
因为,除了盐之外,还有很多调味料中都是含有盐分的。比如酱油、鸡精、蚝油等,像是酱油中的含盐量还不算低。
所以,我们在做饭的时候,如果已经用了酱油、蚝油等调料,就需要考虑到底用不用再加盐了。
3)考虑到宝宝对于盐分的需求量
宝宝在同一年龄的不同状态下,其实对于盐分的需求量也是有不同变化的。
比如,孩子在第一天很安静,呆在室内玩,不吵不闹的,他消耗的盐分就比较少,那么对于盐分的需求量就很一般了。
而孩子第二天和妈妈一起出门旅游了,不仅太阳晒得经常出汗,而且还会因为看到好玩的而跑得很欢。
这时候孩子对于盐分的消耗量就大了,我们就应该适当比第一天多让孩子摄入一些盐分,以保持孩子的正常生理活动。
除了盐分需要注意之外,这些常见饮食误区也要懂得避免
想要宝宝获得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我们除了需要注意盐分的添加之外,还需要注意这些问题。
※包装辅食营养更全?未必
很多人认为一些包装辅食都是添加了营养素的,所以营养更全,对孩子更好。
但实际上却未必,因为不同的包装辅食,其添加的营养素类型是有区别的,并且也是有偏向性的,并不具备全部营养。
并且,包装辅食,选不好的话,还可能会含有一些人工添加剂,吃了反而对宝宝不好。
※儿童调料更健康?并不是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调味料带上“儿童”两个字,就更健康,比如“儿童酱油”。
但实际上,它们并不会比普通酱油更健康,反而会含有更多的添加物。
它们之所以叫“儿童”调料,主要是为了丰富口味,让孩子能够接受,而不是更健康。
※1岁以后就能吃大人食物?不对
宝宝一般1岁左右的时候,就能够开始吃大人饭了,这导致很多人认为宝宝1岁以后就能够完全接受大人饭了,这是不对的。
除了之前我们所说的盐分问题之外,1岁多的宝宝还不宜接受辛辣刺激、过甜、过于油腻等食物。
因为厚重的味道会影响宝宝的味觉发育,辣味除了会刺激宝宝的味觉,还会刺激消化道黏膜,糖分多了会导致宝宝肥胖,油腻的食物也对宝宝的健康不利等等。
所以,宝宝哪怕已经1岁了,也需要保持饮食清淡,并不能完全接受大人食物。
结语
宝宝的饮食问题,我们要从宝宝出生之后就开始重视,这样才能够确保宝宝健康发育成长。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