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工程”摆在突出位置,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是国资央企在基础理论与底层技术急需突破的重要领域。近期,国资委首次面向全社会发布中央企业材料领域“十大基础科学问题”。这十大基础科学问题由9家央企研究提出,致力于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材料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上述十大基础科学问题中,央企通用技术集团全资子公司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提出的“面向纤维新材料的高效生物合成理论”备受业界关注。
新材料是通用技术集团的主营业务之一,通用技术新材是通用技术集团聚力发展新材料业务的产业子集团。业界认为,目前,从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上看,通用技术集团新材料业务已位列央企第一序列。
从经营业绩上看,成立仅有5年的通用技术新材,其业绩也不断取得突破:2024年,通用技术新材取得近三年最好经营业绩;2025年一季度,通用技术集团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新材料业务板块成为推动集团业绩增长的核心力量之一,通用技术高新材料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5%,净利润同比增长365%。
近年来,在周期性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的持续复杂局面下,大部分纺织企业面临着巨大生存与发展挑战。据《企业观察报》了解,通用技术集团新材料业务板块的逆势成长,缘于通用技术新材以加快打造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领先纤维新材料企业”为目标,一方面打造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的管理架构,坚持深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另一方面实施数字化、精益化管理,并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有效降低采购、生产成本,增强市场定价竞争力。
01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自成立以来,通用技术新材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改革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用技术新材总经理、中纺院董事长姜俊华说。
2020年,通用技术集团将新材料业务确立为主营业务之一,并成立了通用技术新材作为专业化管控运营平台。在此背景下,通用技术新材所属中纺院进一步强化其科技创新核心属性,专注于研发工作,其他产业公司则由通用技术新材直接管理,从而构建起一个以科技为引领、支撑产业发展的管理架构。
在这一格局下,通用技术新材一方面不断推动技术与产品创新迭代,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将产业板块产生的利润支撑科技板块发展,形成“科技对产业有效支撑、产业对科技进行反哺、科产高效联动”的发展路径。其间,为进一步提升科研效率,2024年,中纺院对科研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旨在确保更多的科技成果能够体现其市场属性和经济属性。
目前,通用技术新材业务划分为五大板块:纤维新材料、化纤装备制造与工程服务、纺织新材料、纺织化工与生物技术、标准检测与技术服务。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关键核心领域,通用技术新材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落实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已培育出东纶科技、北京中丽、中纺新材料、中纺化工、中纺精业、凯泰特纤、中纺标、东莞中纺化工、深圳中纺标、中纺院江南分院、浙江中纺标、凯泰生物等12家“专精特新”企业,其中,东纶科技、北京中丽、中纺化工、中纺新材料4家企业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通用技术新材紧跟国际先进纤维技术的发展步伐,逐步从跟跑、并跑阶段走向领跑阶段。”姜俊华说。
此次入选国资委央企材料领域“十大基础科学问题”的“面向纤维新材料的高效生物合成理论”,即由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提出,该理论通过对纤维全生物合成与工程架构的研究,可加深对纤维材料生物合成本质的认知,为纤维材料合成新体系、绿色制备新技术及其工业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为纤维新材绿色制造新体系和产业技术变革奠定关键基础。
在重大科研项目与产业创新上,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天津纺科深度参与了“全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合工艺研究及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研发,累计开展各类实验400余次,母粒生产线顺利完成约15.9吨功能母粒生产任务。其采用导电母粒制备的导电纤维具有柔软、易折叠、可穿戴、耐洗涤等特点,在新能源、机械电子、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表现出了优越的应用前景。
近期,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天津纺科斩获单笔20吨“稀贝丝”品牌稀土隔热纤维产品订单,实现了稀土隔热功能纤维在纺织品领域的创新应用。
另外,由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中纺绿纤、中纺化工共同研发的阻燃Lyocell纤维项目万吨级生产线再次进行连续稳定生产,顺利制备出32吨高强度阻燃Lyocell纤维产品。
在国资委、通用技术集团、通用技术新材重大项目支持下,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阻燃Lyocell纤维研发团队在全球率先实现产业化和市场供应,并在本次生产中验证了高力学性能、高阻燃性能Lyocell纤维产业化技术的成熟稳定,后续将重点推广至特种防护等国家相关领域进行阻燃防护织物应用。
通用技术新材所属企业中,中纺院高纤复材所与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共同申报承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干喷湿纺新工艺优化及百吨级细旦装置工艺包开发项目,为百吨级生产线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中纺精业与某高性能碳纤维领域重点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主战场,推进高端化纤装备国产化,实现新签订单5000多万元。
02
全面实施数字化精益化管理
实施数字化、精益化管理,是通用技术新材提高企业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姜俊华说,近年来,通用技术集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紧抓人工智能战略机遇,加速推进DeepSeek部署与应用落地,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在集团的战略部署下,通用技术新材高度重视提升企业数字化和基础管理水平,并将数字化与科研工作深度融合。
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研发出的“AI化纤专家”系统备受业界广关注。该系统通过构建纤维生产制造全流程知识图谱,深度整合工艺参数、质量指标及设备数据,并与自主研发的纤维智造运营管理平台(MOM)实现智能交互,打造了纤维制造领域知识管理新范式,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在此基础上,通用技术新材中纺院将该创新成果进行内部推广转化,构建起了覆盖新材料板块的数字化协同创新体系。例如,凯泰特纤通过持续优化数字化方案,结合“AI化纤专家”系统,实现了生产管理的全面优化,助力凯泰特纤顺利通过工信部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中纺院天津纺科通过对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和生产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使得生产流程更加精益化;中纺新材料结合纤维基复合材料的生产需求推进数字化转型方案,促进生产流程精细化管理。
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表示,将持续关注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发展,努力在集团管理、科技创新以及企业研发、制造、服务等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全面对接应用。
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通用技术新材还充分利用科技攻关与创新降低采购生产成本,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例如,通用技术新材中纺绿纤在多元化浆粕开发应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扩宽浆粕投料规格,完成多个新品类的试用开发,确保了供应渠道的稳定和成本的有效降低。今年1月,公司浆粕采购成本同比下降2%;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中纺绿纤不断调整优化工艺、持续提升产量、降低单耗,1月平均日产量创新高;同时,公司通过设备改造,优化生产环境等措施,持续增强产品竞争力。
03
进一步调整新材料产业结构
基于目前已取得的成绩,通用技术新材做出了下一步发展规划。
姜俊华表示,从目前的产业结构出发,通用技术新材正在进行以下三个重点方向的规划,一是结构调整,在正在编制的“十五五”规划中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二是聚焦重点,推动专精特新企业进阶发展,在已有的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重点打造1—2家行业单项冠军;三是充分利用好上市平台资源,推动中纺标通过自身的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并购策略,在“十五五”时期实现公司规模扩大和利润翻倍。
攻克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创新仍将是通用技术新材下一步聚力发展的内容。
据了解,2025年通用技术新材将重点攻克三大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一是全力推进新承担及在研的19项国家项目和集团科技重大专项的技术攻关,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行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二是高标准建设运行生物基纤维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与两家共建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共同努力,力争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步与突破;三是结合产业发展,特别是莱赛尔纤维产业发展,加强新品种的开发和应用推广。
姜俊华表示,通用技术新材将坚持“四个面向”,切实扛起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高水平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国家与行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转自:企观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