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璟制药2024年报解读:营收增长背后,研发与盈利压力并存

苏州泽璟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创新型制药企业,在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免疫炎症性疾病等领域持续发力。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仍面临研发投入与盈利的挑战。本文将聚焦营收、净利润、费用、现金流等关键指标,深入解读泽璟制药的财务状况与潜在风险。

营收稳健增长,市场拓展成效初显

营收数据

2024年,泽璟制药实现营业收入532,954,371.30元,较上年的386,438,784.02元增长37.91%。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多纳非尼片销售额的增加。从季度数据来看,四个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08,244,408.58元、132,452,323.00元、143,420,460.04元、148,837,179.68元,呈现逐季上升趋势,显示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年份 营业收入(元) 同比增长
2024年 532,954,371.30 37.91%
2023年 386,438,784.02 -

增长原因

多纳非尼片商业化推广稳步推进,药品准入医院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进入医院1,100余家、覆盖医院2,000余家、覆盖药房近1,000家,为销售持续放量奠定基础。

亏损收窄,盈利能力待提升

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37,830,775.59元,虽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较上年的 -278,582,744.17元,亏损同比减少140,751,968.58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71,160,269.29元,亏损同比减少177,584,882.50元。

年份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同比变化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同比变化
2024年 -137,830,775.59 亏损减少140,751,968.58元 -171,160,269.29 亏损减少177,584,882.50元
2023年 -278,582,744.17 - -348,745,151.79 -

原因分析

亏损减少主要源于营业收入增长,同时营业总成本降低。公司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高效运营,使得各项成本费用得到一定控制。然而,公司多个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研发支出较大,虽有药品获得商业销售批准,但销售收入可能仍无法完全弥补亏损,未来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费用结构变动,研发投入仍居高位

费用总体情况

2024年公司费用情况如下:

费用项目 2024年(元) 2023年(元) 变动比例
销售费用 271,447,660.35 250,488,357.76 8.37%
管理费用 58,187,706.06 16,560,957.75 251.35%
研发费用 387,998,981.13 496,329,685.86 -21.83%
财务费用 -29,176,634.25 -14,873,776.18 不适用

各项费用解读

  • 销售费用:增长8.37%,主要因新药学术及市场推广费用增加,以及销售人员业绩奖金增加。这表明公司在产品推广上持续发力,以提升市场份额。
  • 管理费用:大幅增长251.35%,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按照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考核结果,冲减计提的股份支付费用,而本期未发生股份支付冲减情况。
  • 研发费用:虽同比减少21.83%,但仍处于高位,为387,998,981.13元。主要系各新药研发项目所处具体研发阶段不同,研发投入有所减少。公司在研产品众多,如吉卡昔替尼片、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等,研发投入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 财务费用:为 -29,176,634.25元,主要系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增加所致。

现金流波动,经营与投资活动现差异

现金流总体数据

现金流项目 2024年(元) 2023年(元) 变动情况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8,204,544.79 -232,750,649.57 由负转正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845,101,387.14 64,838,897.63 大幅下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1,316,415.54 1,509,365,803.04 由正转负

各现金流项目分析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主要系本期收到凝血酶独家市场推广授权款28,000万元,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这一资金流入对公司的资金状况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支持研发和运营。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主要系本期将购买的银行可转让大额存单按债权性投资列报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所致。这显示公司在投资策略上有所调整,对资金的运用方向发生变化。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主要系本期购买子公司GENSUN少数股东的股权支付现金所致。这一举措虽有助于公司加强对GENSUN的控制,但短期内对筹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

研发持续推进,成果与风险并存

研发投入与人员情况

2024年研发投入387,998,981.13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2.80%,虽较上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研发人员数量为289人,较上年的313人有所减少,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31.76%。研发人员薪酬合计9,979.17万元,平均薪酬34.53万元。

研发成果与风险

公司在研项目取得多项进展,如吉卡昔替尼片治疗重症斑秃的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疗效终点,注射用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上市审评取得积极进展等。然而,公司仍面临研发风险,多个产品处于研发阶段,研发支出较大。若在研药品未能完成临床试验或未能取得监管部门批准、未能获得市场认可或商业化不及预期,公司可能仍将无法盈利。

管理层薪酬可观,关注公司长期发展

管理层报酬情况

董事长、总经理ZELIN SHENG(盛泽林)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288.81万元;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陆惠萍为175.07万元;董事、副总经理JISHENG WU(吴济生)为235.03万元;副总经理、核心技术人员吕彬华为215.33万元。

薪酬合理性与公司发展

管理层薪酬与公司业绩和发展阶段相关。在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努力实现盈利的过程中,合理的薪酬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然而,投资者也需关注薪酬水平是否与公司长期发展目标相匹配,确保管理层决策能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风险提示

  1. 盈利风险:公司多个产品仍在研发,研发支出大,虽有产品商业化,但销售收入或难弥补亏损,未来一定期间可能无法盈利或分红,对股东投资收益有影响。
  2. 研发风险:在研药品临床试验进度、结果可能不及预期,存在研发失败风险,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3. 市场风险:制药市场竞争激烈,多纳非尼片面临竞品竞争,重组人凝血酶市场开拓需时间,若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
  4. 财务风险:研发、市场推广等需大量资金,当前销售收入无法满足营运资金需求,若无法获得足够资金,将影响研发和商业化进度,对公司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