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燃气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营业收入微增的情况下,净利润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大幅下降50.06%。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公司怎样的经营状况和潜在风险?本文将深入解读。
关键财务指标解读
营收微增,市场拓展有成效
2024年,成都燃气营业收入为5,273,730,168.17元,较2023年的5,172,823,210.24元增长1.95%。从业务板块来看,天然气销售业务因居民和工商业销气量上升,以及新增大型转供单位,全年供气18.03亿m³,销气总量上涨6.42%。天然气工程安装业务方面,居民用户板块积极与各方建立联络机制,推动项目签约与回款;非居用户板块则挖掘高增长潜力用户,“瓶改管”工作也使非居用户开发数实现增长。公司和下属子公司累计新发展民用户79,680户,同比上涨5.69%;新发展非居用户9,514户,截至12月底,累计管理用户约356万户,同比增长2.84%。综合服务业务实现营收25,092.00万元,综合能源业务收入8,151.10万元,同比增长103.35%。这些数据表明,公司在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了营业收入的增长。
年份 | 营业收入(元) | 变动比例 |
---|---|---|
2024年 | 5,273,730,168.17 | 1.95% |
2023年 | 5,172,823,210.24 | - |
净利润下滑,盈利能力待提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8,752,288.13元,相较于2023年的526,130,491.53元,下降了7.10%。净利润的下滑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从成本端来看,营业成本为4,356,300,374.92元,较上年增长3.77%,增速高于营业收入,挤压了利润空间。其中,燃气销售业务成本增长5.50%,虽销气量增加,但成本上升可能影响了该业务的利润贡献。此外,公司在价格管理上虽争取到价格联动政策延续,但可能在成本控制和市场定价方面仍面临挑战,导致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年份 | 净利润(元) | 变动比例 |
---|---|---|
2024年 | 488,752,288.13 | -7.10% |
2023年 | 526,130,491.53 | - |
扣非净利润下降,主业盈利承压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71,978,102.71元,比2023年的505,251,356.29元减少6.59%。扣非净利润更能反映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其下降表明公司主营业务面临一定压力。在天然气销售业务中,毛利率为13.69%,较上年减少1.59个百分点,可能是由于上游采购成本上升或市场竞争导致销售价格承压。天然气接驳业务收入下降29.26%,成本下降33.33%,虽毛利率有所上升,但业务规模的缩小对整体盈利产生了影响。
年份 | 扣非净利润(元) | 变动比例 |
---|---|---|
2024年 | 471,978,102.71 | -6.59% |
2023年 | 505,251,356.29 | - |
基本每股收益与扣非每股收益双降
基本每股收益为0.55元/股,较2023年的0.59元/股下降6.7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53元/股,较上年的0.57元/股下降7.02%。这两项指标的下降与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的下滑趋势一致,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减弱对股东收益的影响。
年份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变动比例 | 扣非每股收益(元/股) | 变动比例 |
---|---|---|---|---|
2024年 | 0.55 | -6.78% | 0.53 | -7.02% |
2023年 | 0.59 | - | 0.57 | - |
费用分析
费用整体情况
2024年公司费用情况如下:
费用项目 | 金额(元) | 同比变动 |
---|---|---|
销售费用 | 254,174,748.72 | 1.49% |
管理费用 | 191,623,062.29 | -5.74% |
研发费用 | 18,130,688.55 | -29.76% |
财务费用 | -78,527,644.93 | 36.08% |
销售费用微增,市场推广持续投入
销售费用为254,174,748.72元,较上年增长1.49%。其中职工薪酬228,246,928.42元,增长7.59%,可能是为了加强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增加了人员投入。维修及保养费用3,459,788.38元,下降47.84%,市场推广费748,932.82元,下降33.34%,这两项费用的下降可能是公司优化了费用支出结构。总体来看,销售费用的微增表明公司在市场推广方面仍在持续投入,以维持和扩大市场份额。
管理费用下降,内部管控见成效
管理费用为191,623,062.29元,同比下降5.74%。职工薪酬122,923,369.39元,较上年减少12.92%,可能是公司进行了人员结构优化或薪酬调整。折旧及摊销费用24,732,499.58元,下降7.18%,反映出公司在资产使用和管理上可能更加高效。管理费用的下降体现了公司内部管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
研发费用缩减,创新投入需关注
研发费用为18,130,688.55元,大幅下降29.76%。职工薪酬费用14,365,459.13元,下降26.63%,研发材料6,831.86元,大幅下降99.86%,外包支出132,960.73元,下降89.09%。研发费用的缩减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产生一定影响,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公司需关注研发投入对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财务费用增长,资金成本有变化
财务费用为 -78,527,644.93元,较上年增长36.08%。利息支出2,513,999.79元,下降50.19%,但利息收入82,360,540.51元,增长23.27%。财务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利息收入的大幅增加,表明公司在资金管理上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获取利息收益,但也需关注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平衡收益与风险。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腰斩,资金回笼存挑战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6,365,290.33元,较2023年的1,314,391,743.25元减少50.06%。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6,165,806,505.07元,增长1.61%,而现金流出小计5,509,441,214.74元,增长15.90%。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增加,表明公司在业务运营中资金支出增多,可能面临资金回笼的挑战,这对公司的短期流动性和运营稳定性可能产生一定压力。
年份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元) | 变动比例 |
---|---|---|
2024年 | 656,365,290.33 | -50.06% |
2023年 | 1,314,391,743.25 | -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关注投资方向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38,744,018.90元,较2023年的 -986,768,467.55元有所改善,增长45.40%。现金流入小计2,148,727,504.91元,增长43.92%,主要是收回结构性存款和赎回定期存款增加;现金流出小计2,687,471,523.81元,增长8.37%,主要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和股权投资。公司在投资活动上的资金运作较为频繁,需关注投资方向和收益情况,以确保投资活动对公司整体业绩的积极贡献。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微降,债务与分红影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322,927,744.04元,较2023年的 -303,811,713.84元下降6.29%。主要是偿还LNG应急调峰储配库项目政府专项债和支付股息导致现金流出。这表明公司在债务偿还和利润分配方面的资金安排,对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产生了影响,公司需合理规划债务和分红政策,以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研发投入与人员情况
研发投入减少,关注技术创新后劲
2024年研发投入合计18,300,851.2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35%,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为0.93%。研发投入的减少可能影响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后劲,在天然气行业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公司需平衡短期成本控制与长期技术创新的关系,确保在智能管网、高效储气等技术领域不落后于竞争对手。
研发人员稳定,结构有待优化
研发人员数量为158人,占公司总人数的8.3%。从学历结构看,博士研究生0人,硕士研究生19人,本科120人,专科13人,高中及以下6人;从年龄结构看,30岁以下15人,30 - 40岁84人,40 - 50岁42人,50 - 60岁16人,60岁及以上1人。研发人员队伍相对稳定,但从学历和年龄结构上看,可进一步优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为公司技术创新注入新动力。
风险因素剖析
价格风险:政策与市场双重影响
根据相关政策,公司安装利润存在一定风险。同时,天然气价格受市场需求、生产供应、原材料价格和汇率等因素影响,波动风险较大。公司虽争取到价格联动政策,但仍需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和风险管理手段来控制价格风险,以保障利润水平。
竞争风险:市场竞争加剧
中心城区土地供应减少、房地产开发速度减缓,导致新建项目减少,接驳业务增速放缓。在拓展新区域时,城市燃气企业对特许经营权的争夺激烈,并购入股或竞争取得特许经营权的不确定性较大。公司需提升自身竞争力,通过优化服务、降低成本等方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安全风险:监管趋严,责任重大
自2020年以来,燃气行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政府安全监管政策日趋严格。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公司面临的处罚和声誉损失风险巨大。尽管报告期内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但仍需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用户使用安全,避免潜在的重大损失。
新能源替代风险:行业变革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使得燃气车辆市场份额受到挤压,对压缩天然气(CNG)在交通领域的替代性增强。在分布式能源、供热等领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也不断拓展应用,对公司在工业用户端的业务形成潜在替代威胁。公司需加快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跟进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应对新能源替代风险。
技术创新风险:人才与成本压力
燃气公司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过程中,技术创新难度和压力增大。新能源技术创新速度快,行业对相关技术人才争夺激烈,公司可能面临人才短缺、技术引进和研发成本上升等问题。若不能及时跟进,将在综合能源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公司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自身技术实力。
政策风险:密切关注政策变化
政策变化可能对公司运营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如燃气价格、市场准入、市场份额等方面。公司需加强对政策的了解和研判,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策略,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降低政策风险对公司的不利影响。
管理层报酬情况
董事长王柄皓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49.6万元,总经理王礼全为93.38万元(2024年8月30日任职)。公司依据相关制度,按照高管业绩考核结果确定报酬,这有助于激励管理层提升公司业绩,但也需关注报酬与公司业绩的匹配度,确保管理层决策符合公司和股东的长期利益。
总体而言,成都燃气在2024年虽有一定的市场拓展成果,但净利润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减少等问题值得关注。公司在面对多种风险挑战时,需优化成本控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绩的同时,应密切留意上述风险因素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