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只独角兽、34亿美金,黄仁勋投出一个“AI帝国”

来源:创业邦

作者丨薛皓皓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英伟达

英伟达已成为当今AI时代的基石,而它对初创公司的投资,预示着它对未来十年构建英伟达的大生态的野心。

2000年开始,英伟达就开始进行股权投资。起初,它以收并购为主,2005年前后并购了3Dfx InteractiveMediaQPortalplayer等公司。后来,它就按照风险投资的方式,进行投资。截目前,它已参与了200余项投资,投出了20只独角兽。

2023年起,英伟达在一级市场出手越发频繁,从202220起左右的投资,上升到2023年末大约50起。此后的时间,英伟达保持着大约一年50~60起的投资节奏。该时期,英伟达的通用GPU成为AI的关键基础设施,同时也是英伟达的股价受AI催化而翻倍增长的时候。

从投资标的发展阶段而言,英伟达横跨了从种子轮到D轮、E轮、F轮,甚至并购的不同企业发展阶段。

企业发展部投资项目阶段分布,图源:睿兽分析

这些投资大多围绕着AI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囊获了AI算力、大模型和AI应用的全AI产业链。并且,这些投资大多发生在美国本土,偶有投资欧洲、以色列等其它地区的企业。

英伟达投资的三个主体

长期以来,英伟达做一级市场投资主要由公司旗下的投资部门进行。目前,该部门叫做企业发展部,由Vishal Bhagwati领导。

Bhagwati曾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获得了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此外他还在沃顿商学院获得了MBA学位。他在2000年左右成立了一家名为Emadison的公司,并获得了红杉资本的投资,这家公司而后被卖给了CAM Systems

与黄仁勋

此后,他还在HPOracle担任战略投资和并购交易的高管,在HP期间,他曾推动超过28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2020年后,他跳槽至英伟达,担任负责战略与投资的高管。

在他的领导下,英伟达开启了“买买买”模式,尤其在2022年之后:2021~2022年,平均每年进行了15次投资,到了2023~2025年,它的年平均投资数量为40起左右,将近是之前的3倍。

Bhagwati曾表示,投资事件的数量上升并非事先计划如此,随着AI爆发式发展,英伟达要紧紧盯住最前沿的动态,投资频次自然而然增加了。

它的投资理念也并非追求传统VC追求的财务回报,而追求通过投资来强化英伟达的生态体系。Bhagwati曾提到,我们不会投资一家不用我们技术及产品的公司。

然而大规模投资创业公司,也会被舆论认为有企图垄断的嫌疑。有人怀疑它做股权投资,是将投资和使用其产品进行绑定,尽管官方否认了这一观点。

除了Bhagwati领导的战略投资部门,Sid Siddeek所领导的NVenture是英伟达进行一级市场投资的另一股重要力量。和Bhagwati所领导部门不同的是,NVenture更加注重投资带来的财务回报,而非只关注投资标的和英伟达之间的业务协同。

Siddeek曾表示,NVenture的投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出钱,还出专业知识、技术等。在挖掘潜在投资机会时候,Siddeek会关注创业团队的构成、背景及经验水平等。此外,他也关注创业公司所处赛道的未来潜力,以及其产品在未来5~10年的竞争力。可见,NVenture更偏向于风险投资机构追求财务回报的逻辑。

Siddeek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曾在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工作了9年,此后领导过迪拜主权财富基金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在加入英伟达之前,他曾在软银愿景基金工作过两年。而在20年前,他曾担任过英伟达的投资者关系经理两年,那时的英伟达还是一家图形显卡公司,融资曾屡屡碰壁。

2021年,Siddeek重新加入英伟达,负责NVenture的投资工作。巧合的是,NVenture也在2021年成立。

成立之后,NVenture的投资节奏逐渐加快,从2023年的14次左右,提升至2024年的20次。2025目前NVenture已参与了14项投资。

除了上述两个投资主体,英伟达还设立了一个孵化机构,Inception。该孵化器已累计服务了成千上万初创公司,为它们提供AI算力硬件和英伟达合作伙伴的云服务优惠。

虽然这三个主体在投资理念、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做大做强英伟达的产业生态。

英伟达投出了20只独角兽

近两年,相比于硅谷的其他巨头,英伟达投资数量惊人。睿兽分析显示,亚马逊、微软的战投部门在2024年仅仅出手10次左右,而英伟达的企业发展部在同年出手了45次。

高频投资也带来较好的业绩回报。现在,包括英伟达企业发展部和NVentures在内,英伟达一共投出了20只独角兽。此外,对于已经成为独角兽的公司,比如OpenAIxAI,英伟达也参与后续融资。总体而言,英伟达的投资组合中站着大约40只独角兽。

从投后估值达到独角兽水平的方面看,英伟达企业发展部的业绩大大超过了NVentures2019年至今,企业发展部投出了17家独角兽,并且英伟达投资它们的时间多发生在2023年及之后。

17家独角兽大多涉及AI大模型层和AI应用层的业务,他们依赖英伟达的GPU及相关技术来开展业务。

You.com: 英伟达于2024年参投了You.com5000万美元B轮融资,等到You.com在今年完成了C轮融资后,该公司估值达15亿美元,跻身独角兽行列。目前,You.com面向企业端提供AI深度搜索和研究服务,宣称可将传统咨询行业耗时数周的战略咨询报告,以最快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创始人Richard Socher在最新一轮融资完成后,就表示融资目的之一,就是购买更多英伟达的GPU,以支持扩大的业务规模的算力需求。

Reka AI:该公司于今年7月官宣了由英伟达和Snowflakes共同投资的1.1亿美元A+轮。这轮投资之后,Reka Ai成为10亿美元独角兽。它专注于AI大模型研发,不过和硅谷大部分堆参数的AI大模型不同,它尝试有效控制计算成本,以更低成本开发出市场领先的AI大模型,类似于国内深度求索研发的DeepSeek。对于本次融资,英伟达并未发表直接评论,不过有业内评论称,Reka AI将在英伟达GPU基础上来优化AI推理的效率。

Weka.io: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目前聚焦于研发解决数据密集型的工作负载的存储解决方案,解决传统数据存取的性能瓶颈。2019年之后,英伟达连续四次投资了这家公司。2024年,这家公司估值达到16亿美元。Weka.io已和英伟达在硬件、软件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比如Weka的技术可优化英伟达GPU服务器的存储性能。

FigureAI:这是一家硅谷炙手可热的人形机器人本体公司,堪比特斯拉的擎天柱。在去年,官宣了6.75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英伟达、三星、微软、亚马逊、英特尔等。目前,公司估值20亿美元。Figure AI的最新产品Figure 02采用了英伟达的GPU作为核心处理器,同时其用于人形机器人的AI大模型,也在英伟达GPU上进行训练。

Imbue2023年,这家专注于AI Agent领域的初创公司获得一笔2亿美元的B轮资金。该公司由一位华人女科学家创立,目标打造千亿参数的AI智能体。该公司在获得英伟达投资前,已手握1万张H100卡。

Inflection AI2023年,Inflection AI获得了一笔引人注目的投资,投资方包括Bill Gates、谷歌、英伟达等,金额13亿美元。核心创始团队来自谷歌Deepmind核心团队,致力于开发更具有情商的AI大模型,目标是电影《Her》中那样的AI,企图和OpenAI展开竞争。当时,该公司已经建有2.2万张英伟达H100AI智算集群,为当时规模最大的之一。不过,2024年微软出价6.5亿美元,收购该公司的核心资产,核心创始人员随即加入微软,而公司目标市场也从个人消费市场转向了企业级市场。

除了上述公司外,Bhagwati带领的企业发展部投出了多家AI大模型的独角兽,包括AI21 labsMistal AICohere等。同时,它还投出了多家垂直领域的AI智能体独角兽,例如做AI编程PoolsideAI医疗的Hippocratic AIAI搜索的Perplexity

英伟达旗下的NVenture目前投出了4只独角兽。除了上述提到的Hippocatic Ai外,还有Field AIAbridgeSynthesia

Field AI要做具身智能的大脑,它采用了有别于Open AI大语言模型的全新AI架构,该架构更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大脑”。

Abridge聚焦于将医院里的繁琐医疗记录进行AI化处理。该公司估值已达53亿美元。

Synthesia专注于AI的视频内容生成,推出的Synthesia 2.0可实现虚拟形象的视频。该虚拟形象就像主播面对镜头的口播场景一样,可根据上下文调整语气、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这三家公司均直接或间接使用了英伟达GPU产品。比如Field AI的大模型产品采用了英伟达工具链及GPU进行训练,而Synthesia运行在亚马逊云之上,而亚马逊云大量采购了英伟达的GPU

构建未来10年的英伟达产业生态

早在2000年就开始做投资并购的黄仁勋,是一位具备敏锐技术嗅觉的投资并购高手。

未尽研究创始人周健工认为,黄仁勋在2000年初并购竞争对手3dfx,构建了它在图形渲染显示卡的统治地位;2019年,黄仁勋又以69亿美元,并购了Mellanox,使得英伟达GPU产品提供商向着AI智算中心整体方案提供商,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两起并购较大程度上分别奠定了,英伟达在图形显卡行业和AI算力行业的统治地位。

英伟达还曾计划收购Arm,黄仁勋企图通过这次收购,构筑横跨CPUGPU的竞争护城河,不过最后却因为反垄断原因而终止。

当下,黄仁勋并没有停止投资,而是指挥着Bhagwati领导的企业发展部和Siddeek负责的NVenture进行投资。每一笔潜在投资的最后决议,都需要黄仁勋亲自签署。黄仁勋正计划通过这一笔笔投资,构筑未来10年的统治地位。

3年来,英伟达的投资领域正逐渐发生着改变,它正在从投资AI大模型,投资AI基础设施,慢慢转向能源、具身智能等领域。

不过,英伟达仍然基本围绕着生成式AI的三大要素:算力、数据、模型,进行投资。

在算力方面,它围绕着如何将GPU算力发挥得更好,投资了一系列半导体公司,比如ArrcusAyar labs。此外,在算力中心的可持续能源供给方面,它投资了UtilidataCommonwealth Fusion等。

近日,它还宣布投资量子计算公司PsiQuantum,这家公司表示,它正与英伟达进行合作,重点将量子硬件与AI芯片做整合,并联合开发可跑在GPU上的量子算法。

在数据方面,英伟达参与投资了数据库管理公司Databricks、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等。

AI大模型方面,英伟达已投资了众多AI模型公司,其中包括Open AIxAI等。此外,他连续4次投资了面向企业端的AI大模型Cohere,以及OpenAI的前联合创始人IIyaSSISSI致力于研发更安全的人工智能,仅仅成立一年,估值已达到320亿美元。

从另一角度看,英伟达的投资旨在构筑未来5~10年统一的一站式的AI基础设施。20253月,英伟达的GTC大会上,黄仁勋提出了AI工厂(AI Factory)的概念,这一概念旨在将AI开发和工业流程相结合,涵盖从数据采集、训练、微调、大规模推理的整个AI工作流程,让AI工厂能够产生肉眼可见的价值。AI工厂的初期客户包括了UberGoogleNetflix等。

AI工厂的底层为英伟达GPU,在此之上还需各类的连接、通信、能源、数据、模型等技术,这些技术的获得与合作将通过风险投资方式。”周健工表示:“黄仁勋还投资了AI工厂的下游应用场景,比如具身智能、自动驾驶、AI制药等。”

投资下游应用场景的公司,可助力AI工厂可被下游AI应用所广泛使用。

硬件永远为软件服务的,人们希望AI芯片能够支撑起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实现。AGI何时到来,有人说2027年,有人说2030年之后。

不论何时到来,在它到来前,又或者真正的AI killer APP出现前,必须要有足够好的软硬件技术及产品的支撑。

华泰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谢春生曾表示,AI正在改造所有的既存IT系统,原来软件算法会被AI算法重写,原来硬件架构将被颠覆,CPUGPU的数量比例,会从大约82,变成大约28,其中伴随着大量软硬件架构、技术、产品、生态的重构。

毫无疑问的是,英伟达已是这场AI改造IT系统革命的中坚力量。

根据英伟达最新发布的年报,在其资产负债表上,英伟达所投资的长期股权价值已从2024财年的13亿美元上升至2025财年的34亿美元。这些投资组合的价值在一年时间增长了近3倍。

投资创业公司,就是投资未来。英伟达在这些投资的价值会远远超越当前财报所呈现的价值。

上一篇:养「AI宠物」一个月,我发现这门生意充满泡沫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