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1日讯 孩子做事很拖沓,课业效率低,明明15分钟能完成的事,总是需要花成倍的时间。那么,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
配图与本文无关
对此,纽扣家庭教育集团家庭教育指导师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指导:
第一,感知时间才能懂得时间
家长在平时带孩子做某件事的时候,首先强调时间点。约定好的游戏时间或者学习时间,可以用闹钟提醒。在闹钟响起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记录动画片看了多少集,这样他们就能够逐渐了解30分钟究竟有多长。当他们能够具体感受到时间的长短时,就会形成较为稳定的时间观念。
第二,用孩子感兴趣的事改变孩子的心理时间
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内心的阻力是最小的,心理时间自然也是最快的。此外,心理预期也是影响心理时间的重要因素。比如,孩子越盼着下课,感觉时间过得越慢。家长也容易陷入这个误区,越希望看到孩子快速完成任务,结果发现孩子越慢。所以,想让孩子有合理的时间观念,双方都要降低心理预期,不要太急躁。
第三,要加深时间与事件的联系
平时多给孩子建立时间和事件的联系,利用在特定的时间会发生的事情来给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比如,早上起床可以跟孩子说“早上好”“现在是早上了”;中午要吃饭了,可以告诉孩子“我们要吃午饭喽”。类似这样的语言输入方式,能帮助孩子提高对于不同时间的认知。
闪电新闻记者 张微 报道
发布于: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