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每日商报
幼儿进园哭得凶?这位“奶爸”有方法!
这几点缓解分离焦虑的建议家长快收藏
刘老师带着小班的小朋友拉火车熟悉幼儿园
商报讯 (记者 夏莹)9月4日,杭州钱塘区钱潮幼儿园托小班的教室里不时传来幼儿的笑声。刘志博老师装扮成小丑魔法师的样子,逐一和幼儿击掌并神秘地从盒子里掏出水果或蔬菜。
别看和小丑互动时孩子兴致很高,在此之前的一两分钟,“小哭包”们才刚刚情绪平复下来。“我们这个班25个孩子,有六七个孩子因为分离焦虑哭得凶,班里两个老师一个保育员配合默契、搭配哄娃。”
开学第一周,像刘老师这样的托小班老师时间安排非常紧凑,“通常是这个哭得安抚好了,马上再去接下一个。”
工作十多年的“奶爸”刘老师,带过托班、小班、中班等各个年龄段的幼儿,也做过体育专职老师。怎么帮助孩子适应集体,他很有方法。
“用满满的爱,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和家很像的安全的地方。”刘老师说,托小班的孩子有依恋的特点,他们会在老师们身上寻找熟悉的感觉。比如有个小姑娘每天是家里奶奶送来上学的,她就很喜欢班里的保育员,因为40多岁的保育员让她找到了奶奶的亲切感。
当然,老师们也会用玩具或者游戏的方式,帮助“小哭包”转移注意力,“在安稳的环境中给予他们安全感和新鲜感,让他们感受到,班级就像一个小小的家,它充满温暖和爱。”
刘老师说,托小班的孩子有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家长们需要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应对分离焦虑。
“小班的孩子,想象和现实是容易混淆的。”刘老师举了个例子,比如有的幼儿回家说有人打他,有可能只是他的想象,这时候如果家长单方面相信孩子,就会对幼儿园产生信任危机。
“家长担心孩子是一种本能反应,但分离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问题。”刘老师建议,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要学会接纳和客观看待自己的情绪,正面的或是负面的,适当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
在钱潮幼儿园,老师们还会用一种方法帮助家长缓解分离焦虑——可验证的安全感。比如老师忙完有空的前提下,在午睡、吃饭等节点,会给特需家长拍一个小视频或者几张简单的照片,让家长感受到孩子良好的状态。
“家长们也可以做短时间的分离练习,逐步脱敏。”比如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离开一小时买菜或者在其他房间工作,或是临时下去拿个快递等,这对孩子、对家长都可以成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