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 体温升高引发器官损伤

    这段时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已连续收治了十多位热射病患者。他们的共同特征均是体温超过42℃、意识障碍明显、多器官功能迅速衰竭。

    热射病作为高温环境下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绝非简单的头晕、出汗或乏力,它是以核心体温显著升高、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多器官损伤为特征的危重症,常在短时间内致人死亡。

    “从医学机制上来看,热射病的发生源于体温调节系统的崩盘。”中国女医师协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尹蕾蕾解释说,当人体核心温度突破40.5℃时,体内的热量不能被正常散发,内部“智能温控系统”彻底失灵,就像一台精密仪器的散热器完全罢工一样。这种失衡首先会殃及细胞能量代谢,尤其是负责维持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的线粒体,当它们在高温下“熔毁”,各器官也就陷入了功能停摆的危机。

    同时,体内持续高温还会破坏酶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重要生化反应链条中断,最先表现为肝肾功能障碍。此外,极端体温亦会刺激免疫系统进入异常亢奋状态,释放大量炎症因子,掀起“炎症风暴”,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凝血系统彻底瘫痪。此种情况下,病人可能遭遇“内出血却无法止血”的致命险情,导致出血、低血压甚至全身性休克。

    预防热射病,不仅仅是“少出门”这么简单,还需要主动补充水分、均衡营养、调整外出时间、做好防护。

    尹蕾蕾建议,夏季即便不口渴,也要每小时规律饮水200毫升至300毫升。她说,大量出汗时,在水里放入一小撮盐+一点糖+几滴柠檬汁,或者直接喝低糖运动饮料,可以防止体液流失过快造成低钠血症或肌肉痉挛。此外,夏季在饮食上应适当多摄入富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香蕉、毛豆、燕麦、菠菜、坚果,以及豆浆、酸奶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增强机体的抗热能力。

    尹蕾蕾强调,合理安排户外活动时间也同样关键。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是高温时段,应尽量避免在此期间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必须外出,建议穿浅色、宽松、透气衣物,配备宽檐帽、防晒工具,并随身携带小型风扇或降温喷雾,以帮助身体减轻热负荷。对于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需给予额外关注。

    当热射病突然来袭,“快降温、快送医”是救治最核心的六字口诀。尹蕾蕾提醒,热射病的黄金抢救时间往往只有10分钟,当怀疑身边人可能罹患热射病时,必须火速将其移至荫凉、通风处,最好是有空调的房间,解开或脱掉衣物,帮助患者散热,降低体温。如有条件,可将患者全身浸泡在16℃至20℃的自来水中,仅露出头部,借助水与空气的对流快速带走热量。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用大量冷水为患者淋身,并在腋下、颈部、腹股沟等部位用电扇、毛巾或冰袋辅助降温。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