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办演唱会,全国孝子孝女卷疯了

谁在为中老年迪斯科狂欢派对买单?

栏目 | 文旅商业评论

领域 | 目的地营销

01

昨天,读者朋友A小姐和我讨论了一个近期足以让她崩溃的事情

她说:熙少,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大逆不道的事,结果因为一张刀郎演唱会票,差点跟我爸决裂。

事情是这样的她爸是十几年刀郎老粉,家里车载音响永远循环《2002年的第一场雪》。

刀郎一宣布来山东临沂开演唱会,老爷子立刻拍桌子:“给我搞两张票。”

她一看时间,心想这有啥难的?

比周杰伦票好抢吧,结果一通操作猛如虎,自己抢到一张,留给她爸的那张没影了。

她说那一刻自己有点懵:如果不是为了陪亲爹,谁会去看刀郎?

咱年轻人追个Blackpink都被说“脑残粉”,现在到老父亲这儿,自己沦为“孝顺粉”了。

她尝试上网转票,结果发现所有人都和她一样陷入“孝心内卷”。

你随便刷小红书,#帮爸妈抢不到刀郎的票 这个话题底下,全是全国孝子孝女在哀嚎:

“抢到了自己的票,没抢到爸妈的票,造孽啊……”

“求问,临沂检票严吗?能把票给我爸用吗?”

“本来想尽孝,结果花了8000块还没搞定,太离谱了。”

A小姐痛心疾首,她直言刀郎演唱会票暂时是国内溢价最高的,像她询价过的临沂黄牛报价,680元的票6500元880元的票7500元1080元的票9500元,1280元的票13000元......

一张演唱会门票正好一台苹果15 Pro Max。

最戏剧性的是她的心路历程先是痛苦纠结要不要加价,后来安慰自己:“给爸妈花这点钱不算

到最后干脆破罐子破摔:“算了,我就当陪着去看演唱会,至少是两代人情感破冰。”

结果就是尴尬了,她爸没没买到,自己要硬着头皮去听还是退之间两难选择。

A小姐不是个例,我另一个朋友比她惨。

她爸在湖北武汉,要先坐高铁到郑州,再转车到临沂,票务难度直逼春运高铁票她提前10天买,回头再一看想要车次全无,她认为这都是刀郎的魅力。

“太吓人了!”

演唱会票更是地狱级难度,朋友先后找了6个朋友帮忙抢,其中两个是公司公认“票王者”,结果还是一张都没刷到。

于是她感慨“刀郎真是中老年人的周杰伦,票比谁都难抢,比谁都,黄牛比谁都嚣张。

总之,在这个消费收敛、情绪内卷的年代,刀郎演唱会成了全国孝子孝女最高端的心灵供奉。

02

要理解刀郎演唱会门票为什么如此难抢,先要看一个很多人忽略的事实

刀郎粉丝基本盘就是中老年群体,而且是有钱有闲、情感饥渴的那种。

此前,据证券时报报道刀郎巡回演唱会中,50岁及以上观众占比达到44.5%,这个比例在大型演唱会中非常突出,显示出他对于中老年群体的强大吸引力 

很多年轻人对刀郎的印象还停留在《西海情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但他前两年《罗刹海市》火出圈,可以说把无数60后、70后中年男人的回忆杀全都唤醒了。

有人说刀郎的歌有一种“西北底色”和“下沉叙事”,说白了,唱的就是他们的青春和苦日子。

所以,你别看刀郎粉丝平时不吭声,一到演唱会开票,瞬间爆发购买力。

这次山东临沂刀郎演唱会,场地是临沂奥体中心体育场,公开信息座位容量大概在5.7万上下,但实际出票总量比这个少,因为要留出舞台搭建、安保和VIP票区。

反观刀郎抖音都近2000万粉丝数量,还得算上那些“陪听”的孝子孝女们,1280的原价票黄牛炒到1.3万,本质上就是一个供需极度不平衡的结果

此外,刀郎的演唱会往往是压抑的中老年消费情绪一次性爆发,他的中老年粉丝极度珍惜“看一场活着的刀郎”的机会

朋友A小姐和我说她不是第一次陪父亲去看刀郎,看来,刀郎演唱会就是一场大型的中老年迪斯科

据她观察,那些现场来看演唱会的,都是负责享受的中老年人基本没有人会琢磨怎么搞定票,现场负责high就完事了。

那么,谁来给他们抢票?

答案很简单,还是这些全国的孝子孝女们。

这个模式和周杰伦、五月天、林俊杰的演唱会完全不一样,他们主要受众是中产和年轻白领,虽然也抢手,但大家对溢价有理性心理预期:“翻两倍就算高了,实在不行鸟巢外面坐着听

刀郎粉丝的消费心理非常简单:“我一辈子就等这一次,多少都要去。

这也是“孝心票价”失控的重要原因

年轻人替爸妈抢票时,面对的不是一场秀,而是一次精神供奉。

你要是抢不到,有的爹是真的会埋怨你一辈子——不信去小红书看那些翻车现场就知道了

所以,刀郎门票满足了三个刚需:

情怀消费:很多人听了20年磁带,终于想看一眼真人。

社交炫耀:演唱会成了中老年人朋友圈最顶级的面子工程

亲情绑定:子女出钱抢票,爸妈感动落泪,亲情浓度瞬间拉满。

说白了,刀郎就是老年人的Labubu,而且他的粉丝从来不缺钱,缺的是情感慰藉。

总之,等这轮刀郎巡演结束,估计所有孝子孝女小红书写篇小作文:“刀郎,我敬你是个狠人,也敬我爸妈青春不死。”

03

刀郎演唱会一票难求背后,中老年人的消费密码也似乎找到了出口。

在这里,有一个消费心理学上的独有概念——补偿性消费,说的就是人们会花钱去弥补内心的遗憾感和身份焦虑。

60后、70后来说,刀郎就是他们的人生BGM,但当年没条件、没机会去演唱会,一辈子都在为别人省钱,现在终于有一次可以光明正大为自己花钱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平时省吃俭用的老父亲,遇到刀郎演唱会,立刻变成“情怀消费铁头娃”,即使子女骗他们不贵,他们也知道子女在骗他们,但还是一咬牙

是演唱会经济最魔幻的地方,它卖的不是一场秀,而是一种被理解与被尊重。

因此,别再把刀郎演唱会理解成一场普通演出它是情绪价值+补偿性消费+身份认同三重加持的中老年流量密码。

在一切都讲性价比的时代,刀郎给了这些人一次心甘情愿不理性的机会。

一张票,或许是他们一生里最贵、也最痛快的一次任性。

等这轮巡演结束,无数人可能会心疼自己花了冤枉钱,但没人会后悔。

有人说,这是刀郎“割情怀韭菜”其实不然,刀郎从头到尾都没刻意营销。

他不炒作,不开VIP票务团,不搞万人众筹专辑。

他只是站在舞台上,穿一件黑T恤,唱他20年前的歌就这样,万人集体破防:“我的青春是和我爸,我爸的青春在这里。

更有意思的是,这一轮“孝心消费”正在定义新的亲情表达方式

以前你说孝顺,是给爸妈买保健品、报旅游团现在“花1万块买一张刀郎的内场票”成了最硬核的孝心KPI。

这些90后、00后年轻人平时一周和爸妈都没几句,但一听“刀郎要来”,顿时血脉觉醒。

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很难用一两句话拆解这个魔力。

但如果你问看完演唱会的父母,他们大概会说:“这就是值,值一辈子。”

所以,当很多人觉得刀郎土、歌土、审美土时,另一群人正在用钞票表决:“我们就爱这个,爱得心甘情愿。”

因为那根本不是一张票,是一场迟到几十年的青春大合唱。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