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守护|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在“浙”里领略新“枫”景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记者 谢博韬):“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不断与时俱进,呈现出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如何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浙江公安机关的这些实践或许给出了答案。

“全时在线” 在“枫桥经验”的发源地看见社区警务新模式

“我们社区民警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往往面对‘三难’问题:全量走访难、定向宣防难、质效评估难。同时,传统走访中与居民互换个人联系方式的方法也容易受到社区民警工作调动的影响,下一任社区民警无法沿用之前的联络资源。”浙江省诸暨市枫桥派出所副所长赵信在介绍“全时在线”社区警务模式时这样说道。针对以往存在的这些问题,2024年以来,诸暨市公安局创新推出“全时在线”社区警务模式。目前,该模式已在诸暨全市推广使用,服务超过58万居民。

通过“全时在线”社区警务管控微端,居民可以添加社区民辅警的企业微信号,通过发送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完成问题上报,警民联系更加便捷。对于社区民警来说,更容易“对症下药”,精准推送相关信息。即使发生工作调动,下一任社区民警也可以一键迁移相关联络资源,同时居民也会收到相应通知信息,确保警民联络不缺位。

“全时在线”社区警务模式不止于社区民辅警与群众的一对一联系,其后台还有一支由各警种组建的25人专家团队。对于社区民辅警无法解答的“疑难杂症”,受理民辅警可以通过会话置顶、星标对话等方式留痕后转交给专家团队。非警务类问题主动告知咨询电话和受理窗口位置,形成了受理咨询、人工分拣、进度追踪、结果反馈的全时段全流程处理体系,确保事事有回应,90%的诉求能在15分钟内完成反馈。

走“枫桥式驻村融治”之路 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街道谢家坞村是全国文明村。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谢家坞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生态农业示范地。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25.25万元,这背后离不开公安机关的持续守护。

社区警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摸清群众需求,谢家坞村警务室综合线上线下两条途径:线上通过“浙里派综”和“浙里兴村治社”两个数字平台收集村情民意信息,一体化推进警务村务;线下则是驻村民警深度融入村务工作,在每周的村务联席会议上主动反馈需要多方联动解决的问题,比如村里的违章建筑处置、邻里矛盾化解等。此外,在村策制定落地之前,驻村民警会同村干部共同评估风险隐患,将不安定因素提前消除。同时,驻村民警还会主动参与到由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联村干部、驻村指导员等组成的多元议事团队中。从群众屋檐下“出题”,到干部民警来“做题”,再到村口公告栏上“评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治闭环,让民情、警情、村情环环相扣。

另外,谢家坞村警务室主动构建社区警务团队,吸纳了驻村指导员、村干部、网格员、驻村律师、物业经理、战狼救援队以及“尚明工作室”等多方力量。无论是村里的治安巡防、救援培训,还是调解纠纷所需要的法律咨询,驻村民警都能最大限度发挥社区警务团队专业力量,使警务工作与乡村振兴更加紧密契合。

“洋娘舅”来帮忙 涉外纠纷调解有新招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始建于2017年,是浙江省首个外国人才集聚区,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目前,集聚区有外国人才创新企业32家、常住外国人才36名。

为了方便开展外籍人才服务工作,2020年8月,绍兴市柯桥区一站式移民事务服务站成立。该服务站按照公安、科技部门常驻,其他10个涉外单位按需进驻的模式,围绕外国人“工作—居留—生活”开展工作,并与外国专家服务中心开展外国人才工作、居留“一件事”,将外国人才的办证时间从原本的21个工作日缩减至7个工作日。

外籍人才增多、跨国贸易繁荣的同时,涉外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2021年,绍兴市公安局柯桥区分局会同司法、商务、法院等部门组建了一支“洋娘舅”队伍,聘请了8名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商人协助开展涉外纠纷调解工作,每年参与化解纠纷约28起。“我有时候都忘了自己是个‘老外’。”巴基斯坦籍商人、“洋娘舅”调解员阿德说,“我能帮助社会做一些事情,别人也认可我的说法,调解成功成就感是很突出的。纠纷发生了你不管、我不管的话,事情就变得更严重了。”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