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领未来!中国家电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消费报道 记者 刘晓旭】4月18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系列行动2025”在北京正式启动。该活动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主办,并联合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四家国家级检测机构共同发布《2025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是为树立“消费品质量提升”标志日,凝聚各方力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多方合力,共建质量提升新生态

启动仪式上,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张沁荣理事长指出:“启动‘4·18中国消费品质量提升系列行动2025’,联合四家权威技术机构发布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树立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消费品质量提升’标志日,形成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质量提升合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副院长曲宗峰表示,家电行业作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将从三个维度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一是夯实质量安全根基,提振消费信心;二是加强技术创新驱动,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三是服务国家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家电行业近年来突破了很多关键技术。例如,海尔智能保鲜冰箱通过IEC国际保鲜标准的认证,美的智能薄嵌餐边柜冰箱实现食材管理的智能化和个性化,海尔洗衣机创新应用智能感知系统,兼顾高效清洁与节能环保。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品牌的创新实力,更为行业树立了质量标杆。

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近年来,中国家电行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达1.95万亿元,同比增长5.6%,出口额突破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4%,稳居全球家电制造与出口第一大国地位。

家电是较早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行业,经历七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实现了从模仿者到领跑者,从规则跟随者到标准制定者,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这离不开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以及行业企业的努力,事实证明充分市场竞争才能锻造出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希望与汽车、电动自行车等行业,共同开展“生态互联+”出海活动,把家电领域的产品出海、品牌出海、生态出海路线推广到其他领域。

我国家电行业近年来突破了很多关键技术,在本次质量提升行动中就有一些突出表现。在冰箱消费领域中,海尔智能保鲜冰箱通过IEC国际保鲜标准的认证,以精准控温技术延长食材保鲜周期;美的智能薄嵌餐边柜冰箱搭载AI算法,在超静音运行下实现食材管理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在洗衣机消费领域,海尔洗衣机创新应用智能感知系统,兼顾高效清洁与节能环保。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品牌的创新实力,更为行业树立了质量标杆,引领消费品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升级。

当前,智能家电产业已从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为驱动居住空间数字化重构、引领品质消费升级和践行“双碳”战略的“创新策源地”。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作为家电新质产品力新质提升行动技术支撑单位,牵头新制或修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系列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健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节能环保规范》国家标准。聚焦行业发展共性问题,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编制了《2025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家用电器》,围绕新质产品力技术,聚焦智能家电、健康家电、节能家电等领域,以专业测试的视角,基于消费者关注的质量、安全、体验,从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家电前沿技术与应用、家电前沿测试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家电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国际贸易壁垒和国内消费升级的多重挑战,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将如何助力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曲宗峰副院长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谈到,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消费升级的战略机遇与巨大挑战,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作为家电领域的权威技术机构,将以“科技引领、标准赋能、生态协同”为核心,从技术攻坚协同化、标准国际化、检测全球化、海外本土化等维度为企业赋能,重点采取五项举措:一是强化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突破产业链难题;二是加强标准国际化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的标准制修订,掌握标准话语权;三是完善全球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法规体系建设和国际互认,构建“全球一站式合规服务平台”;四是打造高端星级测评品牌,为全球消费者选出好产品;五是支持企业全球化布局,提供合规与风险预警等全方位技术支持。通过构建合作共赢生态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家电行业积极参与“新质产品力新质提升行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安全的产品,进一步提升家电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生态出海”目标,从而推动家电等消费品行业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