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皮尤民调中心:美国民众对华看法缓和,负面观感创5年最大降幅

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飞跃正引发全球瞩目,与此同时,美国政府与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引人深思的分野:一方面,美国官方及部分精英层面持续关注并表达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担忧”,频频以安全为由加码遏制;另一方面,一项最新民意调查却显示,美国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负面观感正在减轻,且对某些被认为影响双边经贸的美国政府政策持怀疑态度。

▲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宣布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 据视觉中国

中国技术融入社会快到让西方“生畏”

美教授揭底:零和思维作祟

据环球网援引美国“今日密歇根”网站4月17日的文章分析,近来中国的技术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在美国引发了复杂的反响,既有赞赏和钦佩,也伴随显著的焦虑。

文章指出,有学者认为,这种焦虑的来源不仅在于创新本身,更在于中国将技术迅速融入社会功能(如医疗、保健)的速度,比西方“快得多”,这让一些西方人士“生畏”。

美国西北大学副教授菲克尔表示,中国的技术创新成就挑战了长期以来将中国定位局限于制造业的传统观念。中国在受限条件下取得的超越预期的创新,造成了一种“认知失调感”,正在挑战西方长期占据技术霸权地位的传统叙事。

文章进一步分析,在此背景下,中国成为一面反映西方焦虑的“文化自负镜子”。其技术进步引起的“担忧”,某种程度上是美国自身焦虑的投射。

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伊恩认为,这些“担忧”反映出,西方不愿完全接受中国技术进步的全面影响,尤其当这些进步来自一个被视为意识形态和经济竞争对手的国家时。这种心态影响下,美国政府常以“国家安全”为借口为政策辩护,而且往往是以操纵方式来实现该目的。其深层根源,是一种认为“你赢我就输”的零和思维。

菲克尔表示,与其直面自身在技术竞争中的短板,美国及西方倾向于将“担忧”转移到中国,而这种做法实际上削弱了他们自身制定有效解决方案的能力。

▲3月7日,浙江湖州吴兴区八里店镇,基层干部在学习AI办公技巧 据视觉中国

与特朗普政府情绪背道而驰

视中国为“敌人”的美国人减少

据环球时报援引美国皮尤民调中心4月17日发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对中国持负面观感的美国人比例正在下降。

这项调查于2025年3月24日至30日期间针对3605名美国成年人展开。结果显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人比例较去年减少4个百分点,这是5年来首次跌幅超过3个百分点,其中持“非常负面”看法的比例较去年锐减10个百分点。将中国视为美国敌人而非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的比例也下降了9个百分点。当被问及“哪个国家对美国威胁最大”时,提及中国的受访者占比较2023年下降8个百分点。

皮尤民调中心总结称:“美国人大体上对中国的态度已略见缓和。”彭博社称,视中国为“敌人”的美国人减少,与美总统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情绪“背道而驰”。

民调结果还显示,美国年轻一代的态度更为开放。越年轻的受访者群体,对中国持“非常负面”看法的比例越低。在50岁至64岁人群中,这一比例为37%;在30岁至49岁人群中为27%;而在30岁以下人群中仅为21%。

认为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获益更多的美国年轻人也更少,在18岁至29岁的受访者中,仅有27%的人持这种观点。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元、更及时有关,他们通过社交媒体、旅游或在华学习等渠道,对中国的真实面有更直接的体会。相比之下,年纪偏大的美国人对华乐观度不高,与他们成长经历有关,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在美国的既有政治舆论环境下,对华存在偏见。

民调还揭示了美国人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怀疑态度。对美国政府最新的关税措施,调查结果显示看法负面的人居多。52%的受访者认为关税对美国不利,53%认为关税会对自己个人产生负面影响。

李海东表示,上述民调说明,美国民众认识到对华关税战给美国、自身以及世界带来的负担和破坏,并且这样的感受是真切的。“从精英到普通民众,美国人已经认识到中美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红星新闻记者 邓纾怡 综合环球网、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