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清风传邹鲁

山东邹城是孟子故里,邹鲁文化发祥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孟子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刚毅,“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的操守,“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坦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邹城人。

家风继世长

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来到孟庙孟府。远远望去,红墙围护、桧柏掩映之下的古建筑群格外安详。午后的阳光映照在孟庙第一道大门“棂星门”上,庄重中又增添几分生机。走近观望,门内两侧各有一坊——“继往圣”“开来学”,这是对孟子继孔子之往、开儒学之来的赞颂。

掩映在松柏之间的甬道幽静而深长,不远处的“泰山气象门”犹如东岳之巅,巍然压顶。同行的朋友说,这个门的名称源于宋代理学家程颢对孟子的赞扬:“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

伫立门前仰望,一股浩然之气扑面而来。此气至大至刚,下为河岳,上为日星,充塞苍冥。具有浩然正气之人就是孟子所言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孟子对于理想人格的描绘,也是他对当世乃至后人的期望。

孟府与孟庙一街之隔。走过“礼门义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孟府大堂。大堂檐下有一“七篇贻矩”的题匾,堂前左右各摆放着一件器物,右边日晷,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左边嘉量,是古代标准的度量衡,寓意要用标准的尺度和规范去衡量和约束行为。

置身孟府,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强烈的规矩意识。在孟子看来,遵守规矩,既是做事的标准,也是做人的原则。“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做事必须遵循规范和原则。“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规矩是准则,必须严格遵守,不能降低标准。微言大义,历久弥新。为人做事明规矩、守底线,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孟氏子孙多贤俊,有赖于良好的家风传承,而孟氏家风之源就在孟母。

起初,孟子家在一处墓地附近,见办丧事队伍跪拜、哭嚎,孟子觉得好玩,便照着模仿。孟母见状,感叹说:“这不是适合安顿孩子的地方。”便将家搬到市集旁。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孟母得知后说:“这也不是安顿孩子的地方。”再次将家搬到学堂附近。这时候,孟子每天都会跑到学堂外面,学习学子们作揖、谦让、进退等礼仪动作。孟母终于认可了这个地方。

如果“三迁择邻”给了孟子良好的成长环境,那么“断机教子”则铸就了孟子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

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学得怎么样?”孟子回答:“跟过去一样。”孟母见孟子漫不经心,十分生气,拿起剪刀一下把织好的布剪断了。

孟子既害怕又不解。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就如同我剪断这布,布断了就再也接不起来。学习如果不时刻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学不到真本领。”孟子领会母亲教导,自此,不分昼夜、勤学不止。

孟庙孟府,古树众多,建档的就有370多棵,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生趣。遗憾的是,此去未能目睹流苏花白如雪的盛景。幸运的是,此时邹城正在举办原创音乐剧《流苏雪》展演。该剧以孟子思想中的舍生取义为主题,以浩然气节为主线,讲述金兵南下时,孟氏子孙孟忠誓死守城、坚决不降,最终血染沙场的故事。精彩的演绎,让人们领略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

官箴警后人

明代万历十八年,监察御史钟化民至邹城拜谒孟庙,认为孟母用自己的言行启发教育了一代圣贤,堪称千古母教、家风典范,故撰写祭孟母文留存至今,这就是监察御史碑。

历经400多年风雨,碑文依然清晰:“子之圣即母之圣,妻之圣即夫之圣。不有三迁之教,孰开浩然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当地向导小邵也是一位母亲,她说每一次讲解孟母的教育理念,对自己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当下,父母期望子女成龙成凤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正如孟母教育孟子,希望他能够学习孔子,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贤德之人。

孟子言:“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家庭与个人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弘扬良好家风,厚植家国情怀,让持身守正的清廉思想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说到碑刻,让我想起孟庙内的一座四面碑——“仁廉公勤”官箴碑。此碑形制独特,因碑身四面分别镌刻仁、廉、公、勤四则箴文而得名。

“惟士之廉,犹女之洁,苟一毫之点污,为终身之玷缺。”廉者,政之本也。廉箴作为官箴碑四则箴文之首,开篇就强调了廉洁的重要性,并用三个典故诠释。

“毋谓暗室,昭昭四知。”碑文援引东汉“杨震却金”的故事,发出“汝不自爱,心之神明其可欺”的心灵拷问。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说,“欲人勿知,莫若勿为”。碑文以此告诫为政者,要心存敬畏,勤于自省,自觉抵制诱惑,保持慎独定力。

“黄金五六驼,胡椒八百斛。”唐朝宰相元载被治罪抄家时,仅胡椒就搜出八百斛。明代于谦写诗讥讽,“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碑文借元载“千载之后有余戮”的下场,警示为政者要淡泊名利,守住底线,多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彼美君子,一鹤一琴。”宋代铁面御史赵抃四次入川做官,随身只带一鹤一琴。“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淆其中,不少浊也。”经过成都湔江时,赵抃以江的一清二白明其志。碑文以赵抃琴鹤相伴的故事,劝诫官员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守住内心澄明,追求清白境界。

研读碑文,发人深省。此碑系明万历年间邹县知县梁州彦所立,以激励同僚和自己廉洁勤政。

同样戒石刻字的,还有当过邹县县令的黄庭坚。其所书的《戒石铭》石碑,现保存于邹城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内。铭文共有十六个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字字珠玑,如警钟长鸣,告诫官员们要永远敬畏百姓,清白为官,老实做人。

《戒石铭》石碑旁是了翁家训碑,上面亦刻有十六个字:“事亲以孝,事君以忠。为吏以廉,立身以学”,这是宋贤了翁先生的人生准则和处世格言。明洪武六年,邹县县丞邓原忠、孟子五十四代孙孟思谅立此碑,目的是“不惟以示诸君子,且常欲目击以自警”。

《周易》里讲,君子能够“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或许这就是先贤们刻下这些碑刻的原因吧。如今,邹城市纪委监委从这些刻着警世箴言的文物古迹中,挖掘廉洁思想,建设教育展馆,打造精品课程,编印文化书籍……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为民勇担当

站在峄山向南眺望,邾国故城遗址显现于阡陌之间,厚重而斑驳的城墙巍然耸立着。邾国故城又被称为“纪王城”,《左传》杜注:“或以为纪侯所迁,故称为纪。”认为“纪王城”因当地百姓感怀邾文公迁都得名。

公元前614年,为躲避鲁国攻伐,邾文公提议迁都峄山之阳。《左传》记载,迁都之前,卜言说迁都对民有利,而对国君不利。邾文公得知后说:“有益于百姓,就是有益于我。”随从一再劝阻,请他三思。邾文公却回答:“命在养民。”毅然选择迁都。

迁都之后,邾国国泰民安,邾文公却在当年病逝。或许这只是巧合,但邾文公“命在养民”的佳话却流传千古。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思想,或许是受邾文公的启发。

为了纪念邾文公,后人在峄山建造了一座邾文公祠,供人祭奠。与邾文公祠一墙之隔的是峄阳书院,院内立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块记功碑——《秦峄山碑刻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于峄山之巅,刻石以颂秦德。碑文言“黔首康定,利泽长久”,夸赞秦朝治下百姓生活安康、安定,福泽、恩惠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

然而,“黔首康定,利泽长久”仅刻于石。后来昏君无道,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揭竿为旗,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公元前207年,秦二世而亡,峄山上的记功碑也被后人推倒。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邾文公祠、秦峄山碑刻昭示人们:功绩是否经得起检验,最终还要由人民评判。

来到双庆扬水站时太阳已偏西,傍晚的风带来些许寒意。“北风吼叫,像狂人厮打,西伯利亚寒流来到,工地施威把人吓。把人吓?有谁怕?千难万险一脚踏。”附近村庄广播里的歌声分外应景。这不就是邹西会战工地上流传的诗歌吗?

邹西会战是在当时邹县、微山、滕县、济宁等地结合部开展的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我们在双庆扬水站看到了相关资料。50年前的邹西地区旱涝交替、洪涝频繁,当地群众饱受自然灾害之苦。尤其到了汛期,到处是茅草、涝洼地,人们称其为“茅草荒”“庄里洼”。

1975年,济宁地委经研究决定改变这一局面。说干就干,孟子“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早已融入当地人的血脉。地、县、社3000多名干部组成会战工作队,带着6个县、22个公社、1000多个生产大队的几十万人马,推着小车,带着劳动工具、铺盖、锅碗瓢盆,浩浩荡荡进入会战区。当时,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吃住在工地,中秋、春节也是在工地上度过的。

我们迎着夕阳,拾级而上,双庆扬水站闸口的台阶不高,但很陡峭。我们发现有的台阶带有花纹,有的还刻有文字。工作人员说,当时物资匮乏,石料不足,很多村民拆掉了自家的老屋,用于支持这一工程。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历时3年多,搬动土石方1.12亿立方米,治理山岭37个,涝洼30个,河道14条,新建续建排灌站70处,扬水站74处,平整土地100多万亩,极大地改变了该区域的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广大干部群众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雄心魄力,将旱涝多发、产粮低下的落后区域,变成了河水安澜、高产稳产的邹西粮仓。其中展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代邹城人顽强拼搏、奋勇争先。

返程途中,但见车窗外绵延数公里的水渠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气贯长虹。那一刻,我仿佛听到古圣先贤的谆谆教诲,看见清官廉吏的高洁身影,更感受到劳动人民的火热激情……(作者  孙现富 李耕鑫 张洪涛)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主要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风险自负。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